毛主席恩师毛宇居,建国后被邀中南海叙旧:给你带了两样珍贵东西
1951年9月一个阴雨初歇的午后,中南海怀仁堂门前站着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,灰布长衫被风吹起,袖口紧握着一方旧包裹。守门卫士轻声提醒他注意台阶,老人却不急不躁,只是抬头望向屋檐——二十四年,足够让一个少年变成共和国的领袖,也足够让讲学堂前的黑发添满霜雪。
1951年9月一个阴雨初歇的午后,中南海怀仁堂门前站着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,灰布长衫被风吹起,袖口紧握着一方旧包裹。守门卫士轻声提醒他注意台阶,老人却不急不躁,只是抬头望向屋檐——二十四年,足够让一个少年变成共和国的领袖,也足够让讲学堂前的黑发添满霜雪。
1910年,湖南湘乡的东山高等小学堂新学期开学,一份写着“毛泽东”三个字的入学登记表,被档案员小心地夹进了档案袋。
1959年6月,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后,第一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韶山。因为国事繁忙,毛主席很少有时间回韶山探亲、叙旧,他这一次回韶山离最初离开韶山时已经相隔32年了。
1959 年 6 月 26 日下午,湘潭滴水洞水库大坝上挤满了人。毛泽东刚从水里上来,擦干身上的水珠,抬眼扫过人群,一眼就看见了个熟悉的身影 —— 毛爱桂。隔着好几步远,主席就大声喊:“爱桂叔!” 话音刚落,还快步走过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。
师生之情、兄弟之谊,共存于一人之身,这就是发生在那个百花盛开的年代,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,一直流传的一些口口相传的故事。
1972年,事情有点乱套,毛泽东年近八旬,身体每况愈下,成天卧床。贴身的人不在,他常常盯着病房窗外的老松树,发呆。偶尔会低声嘀咕着,“乡里人怎么不来看我?泽嵘、泽连怎么样了?”他嘴上说得随意,听着却有点思念的意思!岁月过去,他跟弟弟之间那点亲情,好像总也说不全